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候车亭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候车亭,成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新物种。那么,智能候车亭究竟能给我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它和传统候车亭相比起来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相较于传统候车亭造型简陋单薄,无智能化工业设计,功能单一等特点,智能公交候车亭将各自独立和不同运行方式的各种信息化设备进行系统集成,依据“以人为本”和融合个性需求,将造型设计结合当地文化,量身定制;集智能公交报站、 新零售,信息交互、人脸识别、多媒体广告发布,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智能化城市家具。
智能公交候车亭采用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科技信息显示,实时报告公交车运行状况,以满足和方便乘客需要。试想一下,当出行的人们在候车的时候再也不必为公交车何时到达而苦恼,只要抬头看看LED显示屏的实时动态信息的就可以知晓。
智能化候车亭具有多种信息化交互功能,这些功能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服务,给人们多方位的享受。
个性化设计的候车亭,通常采用整体设计(如顶棚与立柱是一个整体),构件通常需要工厂定制。采用镀锌钢材制作的,有采用油漆喷涂的,也有采用佛碳喷涂的。
通常情况下公交候车亭是由5部分组成:
部分:立柱
1:通常立柱使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镀锌圆柱、方管,有部分城市会使用拥有造型的立柱,此类立柱通过进一步的加工获得。
2:立柱通常承载的是灯箱与顶棚的压力,与灯箱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连接。
3:立柱有一个重要的部件是地脚板,主要作用是固定整个候车亭,一般与立柱焊接在一起,如果立柱深埋地下可能还需要地脚笼。
公交候车亭一般由什么组成配图一
*二部分:顶棚
顶棚一般是由立柱和灯箱来承托重力,使用材料不锈钢、镀锌板、阳光板、耐力板等。
*三部分:箱体
箱体的面板材料通常是钢化玻璃、耐力板等材料,其功能基本是起到广告、照明。整体框架的使用材料也都是采用镀锌板折弯、焊接或者不锈钢。
*四部分:公交站牌
公交候车亭一般由什么组成配图二
公交站牌一般是用来放置公交线路图,以及显示站点名称,所使用的材料与箱体基本相同。
*五部分:座椅
座椅一般是用来给弱势群体使用,如老人、孕妇、儿童,毕竟部分站点一班次公交车的等候时间会长。
江大候车亭用品质决定未来,让城市更有品味!
一、候车空间应适度
公交站台要求具有防晒、防雨、防雷、抗风等功能。常见的方法是设置车站防雨棚。但在设计时,应注意不要给过往行人造成太大影响。根据有关规定,设置公交站台的人行道宽原则上应在3m以上,而防雨棚的宽度*在2m以下(5m以上宽度的人行道可设2m以上宽的防雨棚),候车亭防雨棚设置以后,也要确保能容纳2~3个候乘者的宽度(约1.5m)。
二、具有一定的辨认美感
采用候车亭和四周环境与其它道路景观不同的方法处理,可标明车棚的位置。例如在公交站台周围街道中,设置一个高出其它树木的标志,或选择与周围树木不同的树木。在较宽的人行道上可采取将公共候车亭周围的行道树与其它街道树错位种植的方法。公共候车亭的设计**在视觉上有通透性,同时也应考虑从上而下的俯视效果,公交站台设置应易于识别不同类型公交车车辆,应在色彩上有所区别,站牌与车辆色彩一致,车站形式宜轻松、活泼,比例尺度适当。
三、与周围环境设施协调
在公共候车亭周围,往往设置有防护栏、护路石等,公共候车亭防雨棚的设计如果与防护栏、护路石配合不好,就会给整体景观带来繁杂混乱。这就需要两者在造型色彩上力求统一。另外,防雨棚与建筑护栏之间的距离,应以方便步行者的通行为前提。
四、错点设位规定
中途站应尽量设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在路段上设置停靠站时,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其错开距离不小于50m。主干道上,快车道上宽度大于或等于22m,也可不错开。在交叉路口附近设置中途站时,一般设在交叉口50m以外处。大城市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于100m以外处。
五、符合各类人的候车行为和*需求
候车亭作为公共设施,不仅满足正常人的行为需求,还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弱病残、儿童的需求。因此在候车亭设置休息椅是必要的,要求有尽可能与候车亭构造吻合的简易座位,站点牌字体清晰可辨,与之组合配套可设置垃圾箱、电话亭等,有残疾人轮椅上下的辅助设施等。为乘客和车辆自身*要留有充足的空间,保持乘降空间的地面清洁,注意排水防滑和防撞。
六、反映城市和地域环境特色
各个城市的候车亭造型不要互相套搬,应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一座城市的各线候车亭也应该根据所在区域环境作一定调整,使之大同小异。